又到冬季,许多人都会调侃说想要冬眠,但是,冬眠只是一部分动物的习性,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会在冬天里冬眠,那么,有哪些动物要冬眠呢?动物为什么要冬眠呢?本文将详细为您介绍十种需要冬眠的动物,以及动物冬眠的原因。
冬眠动物有哪些 动物为什么要冬眠
冬眠动物有哪些?常见会冬眠的动物有蛇、蛙与蟾蜍、乌龟和蝙蝠,甚至蜥蜴、昆虫、蚂蚁等等,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...
常见会冬眠的动物:
1、蛙类(含蟾蜍)
蛙与蟾蜍都是两栖动物的无尾目成员,而两栖动物即是冷血动物(变温动物),它们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,而非热带地区分布的品种随着气温的变冷,它们的体温也会逐渐下降。
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,一些蛙类和蟾蜍就会钻进泥土里,不吃不动,处于睡眠状态,以此来躲避严寒,等到第二年春天地温升高后再出来活动,它们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冬眠的动物。
2、蛇类
蛇是最为典型也是最为常见的冬眠的动物,蛇冬眠时千万别去招惹它们,由于冬眠,蛇毒一直积存在体内,这个时候的蛇毒最为厉害。
每当冬季到来,气温降到7~8℃或以下时,蛇就开始选择高燥地带的洞穴、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蔽身之地,进入冬眠期。
3、蚯蚓
蚯蚓在冬天会钻到地层深处,那有适合它们的温度,但毕竟是冬天,蚯蚓在温度低于20℃左右时,它就会停止生长,开始冬眠,来年春天暖和了,它们又会活动起来。
蚯蚓本身低于零度就会死亡,0~5℃处于冬眠,最佳的活动温度18~27℃之间,所以这就是你在冬天挖不到蚯蚓的原因。
4、北极熊
公熊追求到母熊后,它们可在一起长达数星期,但结束后,双方会分头觅食,也许之后再也不会见到面。
如果母熊可以在冬季之前捕到足够的猎物(如海豹)、储存够丰硕的脂肪,它就会在冬季(约十月底到十二月初)到特定地点、找适当的位置,开始挖雪来打造它自己的哺育洞穴,准备生育小熊。
和它们的近祖灰熊不同,北极熊只有怀孕的母熊才会冬眠。
由于冬季是猎捕海豹的重要季节,因此公熊和未怀孕的母熊,并不会冬眠。
5、鳄鱼
绝大多数鳄都是不冬眠的,实际上冬眠的只有扬子鳄跟密西西比鳄。
的确,鳄鱼绝大多数生活在热带,那里没有冬季,因此也谈不上什么冬眠。
但是也有少数生活在亚热带的鳄鱼,比如中国长江流域的扬子鳄,长江流域最冷月平均温度4℃左右。
扬子鳄从10月到次年4月是冬眠期。
6、龟类
欧亚大陆分的龟类是典型的变温动物,生活受环境气温的影响较大。
一般情况下在11月至翌年3月,当气温降到10℃以下时,水龟类会静卧于池底的淤泥中或卧于覆盖有稻草的松土中,不食不动,进行冬眠,这时它的新陈代谢非常缓慢和微弱。
7、松鼠
松鼠因生活的地域不同,其生活习惯也不一样,如: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松鼠冬眠时间长达九个月。
有的地区的松鼠虽然不冬眠,但是也会为过冬预先做好准备。
它会用羽毛或者柔软草叶等填满经常出入的洞穴,并在森林中到处储藏有时连它自己也找不到的松果等过冬的食物。
8、蝙蝠
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习性,冬眠时新陈代谢的能力降低,呼吸和心跳每分钟仅有几次,血流减慢,体温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一致,但冬眠不深,在冬眠期有时还会排泄和进食,惊醒后能立即恢复正常。
这里就插播一张网红的组图
萌萌的锤头果蝠Hypsignathus monstrosus
9、蜥蜴
生活于寒冷地区的蜥蜴会冬眠。
很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蜥蜴,如果环境温度长时间低于20℃,基本上就死亡了,不存在冬眠。
少部分温带原生的蜥蜴可以冬眠,一般处理方法可以多铺点沙土和干草枯叶,放在室内温度较稳定(不能放在经常开空调或暖气的,温度变化较剧烈的地方),环境较安静的地方即可。
10、睡鼠
睡鼠,这对它来说,真是个当之无愧的名字。
它能在地洞里舒适地睡七个多月的觉,睡鼠在天变冷时就会挖洞躲在地下。
有时它们会抱成团睡在树叶下面。当体温达到临界点时,它们就会醒来,做一些活动热热身,如做“老鼠体操”等增加自身的热量。
冬眠对揍睡鼠这样的动物很重要,假如没有冬眠它们就会饿死。
冬眠动物有哪些?动物为什么要冬眠?
动物的冬眠,完全是一项对付不利环境的保护性行动。
引起动物冬眠的主要因素,一是环境温度的降低,二是食物的缺乏。
科学家们通过实验证明,动物冬眠会引起甲状腺和肾上腺作用的降低。
与此同时,生殖腺却发育正常。
冬眠后的动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时有所增加,显然冬眠对它们是有益的,使它们到翌年春天苏醒以后动作更加灵敏,食欲更加旺盛,而身体内的一切器官更会显出返老还童现象。
由此可见,动物在冬眠时期神经系统和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,而新陈代射却降低到最低限度。
今天医学界所创造的低温麻醉、催眠疗法,便是因此而得到的启发。